哈工大報訊(劉旭 吉星/文)在哈工大有這樣一項特殊的獎學金,它不是由企業或者個人設立,而是源自一個集體——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88級自動化專業全體校友。它以“持續”著稱,從2008年至今已經連續頒發了12屆,共有102名同學獲益,它就是“8841持續影響力”獎學金。
“我們鄭重承諾,隻要我們還有任何一名同學健在,這項事業就将繼續堅持下去!”2019年11月24日,在頒獎儀式上,航天科技集團安全保障部副部長、8841-2班班長王雙軍校友代表全體74名同學重申了當初設立獎學金的初心與決心,并期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一起發揮“持續影響力”,為哈工大以及更多同學的未來貢獻力量。
“我們1988年入學,入學專業是控制科學與工程系自動控制專業,現在叫自動化專業,當時叫4系1專業,簡稱8841專業。”北鬥三号衛星總設計師、8841-2班團支書王平校友介紹說:“同學們都覺得應當為學校、為社會做些事情,就商量着自願捐贈、共同出資,設立一項獎學金,随後8841-1班的同學們也參與了進來。”
“設立這個獎學金,初衷就是持之以恒、持續影響、持續貢獻。我們覺得在有能力幫助别人時,就應該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做些有意義的事。”北京嘉華基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4系原學生會主席李冬校友表示:“每人每年捐資1000元,持續終身,讓我們永遠銘記自己是哈工大人,永遠是8841人,這是我們與母校之間斬不斷的紐帶。”
每年确定獲獎名單後,校友們都會選派至少3名代表前往學校參加頒獎儀式。每次不僅僅是頒發獎學金和獲獎證書那麼簡單,校友代表們還須完成另外一項“任務”——結合各自的人生閱曆和成長經驗,就在校學子關心的人生規劃、學術研究、考研就業等相關問題答疑解惑。頒獎代表們的往返食宿、交通等一切費用均為自理。
“我們衷心希望,會有那麼幾個學生,因為這個小小的項目而獲得了啟發,促進了成長,這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肯定。”8841專業的校友們在哈工大遇到了好老師,度過了美好的學生時代。如今在社會上打拼多年,有了一定的閱曆和經驗,對于他們而言,幫助更年輕的學弟學妹們,也是在重新審視當年的自己。
在這份初心的驅動下,作為“過來人”,他們對學弟學妹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人說,成功的經曆難以複制,失敗的經驗卻更有幫助;有人講,真正的成功不僅僅是做好喜歡做的事,更要在身處逆境之時做好理應去做但可能不喜歡做的事;有人提出,要認清社會發展的形勢,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人建議,踏實求學、苦練本領,把實現個人理想與服務國家社會相結合,将來為國家社會乃至人類的發展進步做出貢獻……12年來,獲獎的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校友們卻始終不忘初心、守望成長。
校友們這份對母校持續關心和熱愛的赤誠深深感染了莘莘學子。獲獎學生代表劉天博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榮獲獎學金是對我們過去一年成績的肯定和鼓勵,也是對我們将來的鞭策。有如控制系統一般,此刻輸出的成績,并不代表下一個時刻有同樣的輸出。這份獎學金,就像是一個校正環節,促進系統的輸出更穩定,更精準,更理想。我們會以此次獲獎為契機,繼續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不辜負師兄師姐的期望,并且以他們為榜樣,嚴謹踏實,刻苦學習,将來也一定會像他們一樣回報母校,回報社會,把愛心永遠傳遞下去。”
在求學期間,在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得到校友們的幫助和熏陶是幸運的。他們高尚的人格精神對同學們來說,影響力也是持久而巨大的。獲獎學生代表張秋豪動容地說,我們會向師兄師姐們學習,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傳承“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精神,主動将自身發展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新的起點上創造出更好的成績,同時把這份愛心永遠傳承,把這種“影響力”持續下去!
“不急功近利,腳踏實地做好手頭的事情,追求長期積極的影響。”聯邦快遞公司IT經理鄧雪松校友是“8841持續影響力”獎學金的發起人之一。獎學金設立之後,他的角色是“基金管理員”,負責每年聯絡同學募集資金,聯絡學校确定獲獎學生名單、安排獎學金發放、公示資金募集發放賬目等一系列工作。
“平凡之力廣積聚,持續也能大影響。”2013年,8841專業全體校友向學校捐贈10萬元,為紀念母校建校一百周年,今年又捐贈20萬元。哈工大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校友總會副會長崔國蘭在為校友代表頒發捐贈紀念獎牌和證書時,代表學校對8841專業全體校友捐資助學的愛心善舉表示感謝,并贊揚他們堅守一生、持續影響的做法是高尚而純粹的行為。
立德樹人,榜樣為先。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黨委書記李明江表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雖然這項獎學金并不是學院所接受的捐贈中數額最大的,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其意義深遠。‘一直持續下去,堅持一生’,這種精神的價值和力量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全員參與、積少成多、持之以恒,這份信念與決心必将影響越來越多的學生。”
“我們是在倡導和傳遞一種精神,一種理念:感恩與回饋,信念與堅持。”哈工大校友工作辦公室副主任、8841-1班班長曲鐵軍說:“學校培養了我們,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回饋母校,表達對母校的感恩之心,也希望這個獎學金能早日去掉年級、院系的‘标識’,有更多的校友和社會愛心人士加入進來,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激勵在校的青年學子們發奮讀書,将來走上工作崗位後,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母校争光!銘記學校對我們的培養之恩,在有能力時,及時回饋社會、回饋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