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昊陽 楊舜元 文/圖)10月28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學聯和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貴州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在貴州大學舉行。
在主體賽中,我院學生團隊參賽作品“基于甲酸異丁酯的極寒電池設計”獲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一等獎;“鑽石核電池——新一代供電技術破壁者”獲科技發明制作A類三等獎。在“黑科技”專項賽中,“地效無人飛行器集群協同體系”獲“恒星級”作品(一等獎);“模塊自組裝月面基地”獲“衛星級”作品(三等獎)。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一等獎
項目名稱:基于甲酸異丁酯的極寒電池設計
項目組别:自然科學學術論文
團隊成員:何年棟、宋岱恒、李銘凱、韓雨铮、吳文凱、張堯
指導教師:劉遠鵬、袁博韬
項目簡介:面向高寒地區新能源汽車等高科技領域,超低溫儲能技術備受關注。團隊研究開發了新型耐低溫锂電池,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拟和多種表征方法對電解液進行分析,實現了電極表面改性和界面調控等多作用耦合,在低溫環境下保持極高的電化學性能,打破了傳統電池儲能受低溫條件的限制,緩解了新能源普及在寒冷極端條件下的儲能困境,以科技助力新能源全方位推廣。
“恒星級”(一等獎)
項目名稱:地效無人飛行器集群協同體系
團隊成員:周京、袁明洲、王淼、趙華慶
指導教師:姚蔚然
項目簡介:智能化、信息化集群體系在救援、搜索等領域日益彰顯重要作用。地面效應飛行器是具有超低空飛行能力的特種飛行器,本項目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實驗室,開展了地面效應飛行器的設計及樣機的研制,并研究了飛行器集群的協同搜索及全域覆蓋策略,有效提升了無人飛行器集群的搜索效率及感知能力。本項目研究的算法在搭建的地效飛行器試驗平台上進行了實驗驗證,緻力于實現無人集群在複雜環境下的智能決策與規劃。
科技發明制作A類三等獎
項目名稱:鑽石核電池——新一代供電技術破壁者
項目組别:科技發明制作A類
團隊成員:李傳龍、梁博、文東嶽、張文超、曹占東、曾詩琪、賈和、白雪
指導教師:劉本建、劉康、代兵
項目簡介:為解決深空探測等無光照環境下的微型化長時化穩定供電問題,團隊研究了理論工作壽命達12年以上的金剛石同位素電池,颠覆了傳統電池的供電模式。團隊通過研發輻射金剛石合成設備;突破界面載流子複合損失難題,實現超薄氧化物介質層界面調控和載流子運輸優化;集成儲能型超級核電源系統實現不間斷涓流充電和瞬時高功率輸出;為發展高性能金剛石同位素電池提供了新的方案,助力長時化微型化場景供電技術取得更大進步。
“衛星級”(三等獎)
項目名稱:模塊自組裝月面基地
團隊成員:羅庚、闫承瑞、白雯瑞、劉愛楊
指導老師:熊健、韋興宇
項目簡介:
針對月面特殊環境,啟發于中國古建築四合院設計理念,團隊提出了一種模塊化自組裝環形月面基地建造方案。基于離散式模塊設計和一體化組裝設計,通過3D打印實現單元結構原位制造,并使用機器人進行單元嵌鎖組裝。方案大大降低了材料運輸成本并提高了大尺寸空間結構建造效率,為我國月面基地建設提供了參考。
此外,我院學生作品在第十八屆工商銀行“挑戰杯”黑龍江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斬獲一等獎四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四項。
“挑戰杯”競賽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為宗旨,是共青團服務大學生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經過30餘年的發展,“挑戰杯”競賽成為面向最廣大青年學子的實踐平台、培養青年學生科學精神的第二課堂、提升青年學生協作能力和集體觀念的有形載體,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本屆“挑戰杯”競賽賽事架構更加優化,搭建主體賽、“揭榜挂帥”專項賽、紅色專項活動、“黑科技”展示活動有機組成的“1+1+2”賽事整體架構,吸引到全國2000多所高校、40餘萬作品、250多萬學生參賽。
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一直高度重視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對标學校四類傑出人才培養目标,依托“啟航”創新創業苗圃引導學生投身雙創活動,深入科研團隊挖掘培育創新創業項目,以“協會+實驗室+基地”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全方位貫通。面向未來,學院将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發掘更多潛力項目,引領廣大航天學子在科技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