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勵研究生勤奮學習、潛心科研、勇于創新,積極進取,根據《哈爾濱工業大學2024年度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評定實施辦法》(研院發〔2023〕54号),特制定本評審細則。
一、學業獎學金申請條件和參評學生範圍
1.基本條件: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學校規章制度;誠實守信,品學兼優;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
2.參加學業獎學金評定的碩士研究生範圍:校本部全日制非定向就業類碩士研究生(有協議規定的,執行協議政策),定向就業類中“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和“高層次人才強軍計劃”的碩士研究生。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分類評審。
3.參加學業獎學金評定的博士研究生範圍:校本部全日制非定向就業類博士研究生,定向就業類中“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的博士研究生。
4.碩博連讀生取得博士學籍後,執行博士獎助學金标準。
二、學業獎學金設置方案
1.碩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設置方案
等級 | 占應參評學生總數百分比 | 學業獎學金(元) |
特等 | 20% | 22000 |
一等 | 20% | 12000 |
二等 | 60% | 6000 |
注:一般情況下,碩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特等、一等、二等的占比分别為20%、20%、60%,在總額控制條件下,學院每年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适當調整有關比例。
2.博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每生每年10000元。
三、學業獎學金評定原則
1. 碩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評定原則
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 |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 |
已完成的研究生學位課程成績 | 30% | 30% |
碩士論文開題 | 20% | 20% |
40% | 40% | |
導師評價 | 5% | 5% |
德育綜合表現 | 5% | 5% |
(2)碩士研究生第三學年學業獎學金影響權重如下表:
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 |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 ||
已完成的研究生學位課程成績 | 20% | 20% | |
碩士論文中期 | 30% | 30% | |
綜合能力 表現 | 已取得的先進性成果 | 40% | 30% |
工程技術創新創造能力 (企業表現) | —— | 10% | |
導師評價 | 5% | 5% | |
德育綜合表現 | 5% | 5% |
2.獲得學業獎學金的博士生原則上已按時完成相應的培養環節。
3.有紀律處分等情況的研究生處分期内不能參加學業獎學金的評定。對于弄虛作假者,一經發現,一律取消參評資格。
四、課程成績計算方式
已完成的研究生學位課程成績,成績評定的具體算法參見《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獎優與黃牌說明》。
1.開題(中期)采用百分制,按照相應影響權重進行折算。開題(中期)報告滿分100分,由各系、所(中心)負責考核,等級與得分基本對應如下:
序号 | 等級 | 得分 | 備注 |
1 | 優秀 | 90-100 | 不超過25% |
2 | 良好 | 80-89 | |
3 | 中等 | 70-79 | |
4 | 及格 | 60-69 | 不少于15% |
5 | 不及格 | 0-59 |
2. 導師評價采用百分制,按照相應影響權重進行折算。導師對研究生學習、科研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綜合評價,等級與得分基本對應如下:
序号 | 等級 | 得分 |
1 | 課題工作認真刻苦,成績突出 | 90-100 |
2 | 課題工作較認真刻苦,成績較為突出 | 80-89 |
3 | 課題工作按計劃正常開展 | 60-79 |
4 | 課題工作不能按計劃開展 | 0-59 |
六、德育成績計算方式
德育成績直接加分,不折算。受表彰及獎勵情況滿分為5分,總分超過5分按5分計。對經過校級及以上組織聯評後獲得的黨、團等系列榮譽稱号的研究生,參考附表1加分标準。同一學年内在同類表彰中獲得的不同個人榮譽稱号不累計加分,取最高分計算。
七、已取得的先進性成果加分計算方式
先進性成果由學術論文、專利及科技創新競賽組成,按照附表2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研究生先進性成果加分計算辦法明細進行加分,不折算。第二學年學業獎學金評定,先進性成果加分上限為40分;第三學年學業獎學金評定,學術學位研究生先進性成果加分上限為40分,專業學位研究生先進性成果加分上限為30分。總分超過上限分按上限分計。
(1)同一内容的學術論文(或專利)不累計加分,取最高分計算;不同内容的學術論文(或專利)可累計加分。
(2)學術論文發表或專利申報必須與研究課題相關,且學校署名必須為“哈爾濱工業大學”(英文為“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學術論文(或專利)僅學生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導師、副導師為第一作者),方可加分。
(4)文章必須正式出版或有明确期号,如被SCI和EI檢索須提供檢索号和帶校圖書館檢索證明章的檢索證明。
(5)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競賽在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備案并取得認定者,參考附表4的競賽分類标準進行相應加分。當項目組總人數超過5人時,僅給予前5人加分(第二順位完成人加分需在第一順位完成人加分基礎上乘以系數0.6,第三及以後順位完成人以此類推)。
(6)同一作品在各級各類科技創新競賽中多次獲獎不累計加分,取最高分計算;不同作品競賽獲獎可累計加分,但對同一學生在同一競賽中獲獎隻允許取兩個獎項計算且第二加分項須乘以系數0.6後進行累計加分。
八、工程技術創新創造能力(企業表現)
工程技術創新創造能力(企業表現)通過專業實踐答辯方式進行考核,答辯通過可獲得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要求中的專業實踐學分。專業實踐包括在企業參與工程實踐等工作,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課題組承擔的課題。由研究生撰寫專業實踐報告,導師批閱是否合格并簽字。專業實踐答辯與碩士中期同時進行,在中期答辯後進行3分鐘左右專業實踐答辯,根據實際完成情況得分(滿分10分),直接計入學業獎學金評定成績。專業實踐報告交學院存檔。
九、附則
1. 碩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評定中,參與評定的表彰、獎勵及先進性成果需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成果統計時間範圍從入學之日截至佐證材料提交截止時間。已取得的先進性成果如已經在第二學年獎學金評定時計入,則第三學年不重複計。
2. 本辦法中的未盡事宜由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研究生培養辦公室根據實際工作情況提出,經學院商議後作出決定。
3. 本辦法由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研究生培養辦公室負責解釋。
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
2024年3月8日
注:以上《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評定細則》即日起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内提出。
聯系電話:0451-86413406
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研究生德育成績計算辦法明細
班建系列 | 團建系列 | 黨建系列 | 其他 | 德育加分 |
全國優秀大學生 | 全國優秀共青團員 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 | / | 全國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全國優秀青年志願者 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 5 |
省優秀大學生 省三好學生 | 省優秀共青團員 省優秀共青團幹部 | / | 省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省優秀青年志願者 省大學生自強之星 | 3 |
校十佳英才(含提名獎) 校十佳學生幹部(含提名獎) | 校學生五四獎章(個人) | / | 校十佳運動員 校十佳青年志願者 | 2.5 |
校優秀學生标兵 校優秀學生幹部标兵 | 校優秀團員标兵 校優秀團幹部标兵 | 校優秀黨務工作者 校優秀共産黨員 | 校社會實踐優秀個人 | 2 |
全國優秀班集體成員 校優秀學生 校優秀學生幹部 | 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成員 校優秀團員 校優秀團幹部 | / | 全國社會實踐先進集體成員 | 1 |
省優秀班集體成員 | 省五四紅旗團支部成員 | / | 省社會實踐先進集體成員 | 0.5 |
校十佳團隊成員(含提名獎) | 校學生五四獎章(集體)成員 | 校十佳主題黨日成員 校十佳先進基層黨組織(僅限黨支部)成員 | 校十佳社會實踐團隊成員 | 0.3 |
注:1.表中未列獎項參照同級别給予相應加分;
2.有重大突出貢獻者視情況由評審小組确定加分額度。
附表2:
科研成果 | 科技創新競賽 | 加分 | |
學術論文 | 專利 | ||
中科院一區且TOP期刊論文第一作者 | / | 一類賽事國家級一等獎 | 25 |
SCI檢索(JCR一區)及學科補充目錄論文第一作者 | / | 一類賽事國家級二等獎 | 10 |
SCI檢索論文(其他)第一作者 | / | 一類賽事國家級其他獎、省級一等獎 二類賽事國家級一等獎 | 7 |
EI檢索論文第一作者 | 發明專利(授權)第一作者 | 一類賽事省級二等獎 二類賽事國家級二等獎 | 4 |
國際學術會議論文、中文核心第一作者 | 一類賽事省級其他獎 二類賽事國家級其他獎、省級一等獎 其他賽事國家級一等獎 | 2 | |
國内學術會議論文第一作者 | / | 二類賽事省級二等獎 其他賽事國家級二等獎 | 1 |
注:1.根據相關規定,在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有突出貢獻者由評審小組确定加分額度;
2.各學科補充目錄見附表3,一類賽事、二類賽事名單見附表4。
3.學術論文(或專利)署名,若導師(副導師)為第一作者學生為第二作者,可按學生第一作者進行加分。
附表3:
各學科補充目錄
學科 | 期刊名稱 |
控 制 科 學 與 工 程 |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 |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 | |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 |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of Network Systems | |
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 | |
Systems & Control Letters | |
航空學報 | |
控制理論與應用 | |
控制與決策 | |
宇航學報 | |
力 學 |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 |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 |
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 |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 |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 |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 |
Mechanics of Materials | |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 |
Physical Review Fluids | |
Polymer Composites | |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 |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 |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 |
複合材料學報 | |
工程力學學報 | |
固體力學學報(中英文版) | |
機械工程學報 | |
力學學報(中英文版) | |
振動工程學報 | |
中國科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中英文版) | |
航空學報 | |
宇航學報 | |
兵工學報 | |
工程力學 | |
船舶力學 | |
航 空 宇 航 科 學 與 技 術 | 中國科學 |
AIAA Journal | |
Journal of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Instruments and Systems | |
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 | |
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 | |
Journal of Aircraft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 |
《航空學報》 | |
《宇航學報》 | |
《振動工程學報》 | |
《振動與沖擊》 | |
《力學學報》 | |
《機械工程學報》 | |
光 學 工 程 |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 |
Results in Physics | |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 |
Remote Sensing | |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 |
OPTICS LETTERS | |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 |
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 | |
OPTICAL MATERIALS | |
OPTICS EXPRESS | |
IEEE Sensors Journal | |
Signal Processing | |
Chinese Optics Letters | |
OPTICS COMMUNICATIONS | |
紅外與毫米波學報 | |
中國科學 | |
物理學報 | |
宇航學報 | |
光學精密工程 | |
光學學報 | |
電 子 科 學 與 技 術 | ACS Applied Materials系列 |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
Energy & Fuels | |
IEEE Instrumentation & Measurement Magazine | |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Regular Papers | |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Express Briefs | |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 |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 |
IEEE Transactions on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VLSI) Systems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 |
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 |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 |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 |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 |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 |
Microelectronics Journal | |
Nanotechnology | |
Optics Express | |
Optics Letters | |
Superlattices and Microstructures | |
Physical Review系列 | |
Chinese Optics Letters | |
eLight(新創期刊) | |
Applied Optics | |
Optics Communications | |
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 |
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 | |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 | |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 |
Combustion and Flame | |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 |
Sensors | |
Remote Sensing Letters | |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 | |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 | |
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 | |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 |
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
Chinese Physics B | |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 | |
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 | |
Applied Physics B-Lasers and Optics | |
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 |
Physics of Plasmas | |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 |
半導體學報 | |
電子學報 | |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中文版、英文版) | |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文版、英文版) | |
物理學報 | |
材 料 學 | Nature和Science及其子刊 |
Acta Materialia | |
Advanced Materials | |
Advanced Science |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
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 | |
Angew 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 |
ACS Nano |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
Biomaterials | |
Carbon | |
Chem |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 |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 |
Proc.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USA | |
Physical Review Letter | |
Joule |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 |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 |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
Materials Today | |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 | |
Matter | |
Nano-Micro Letters | |
Nano Today | |
Nano Energy | |
Nano Letters | |
Research | |
中國科學 | |
科學通報 | |
中國工程科學 | |
金屬學報 | |
機械工程學報 | |
複合材料學報 | |
無機材料學報 | |
塑性工程學報 | |
物理學報 | |
材料工程 |
附表4:
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研究生科技創新競賽等級分類
賽事等級 | 賽事名稱 | 備注 |
一類賽事 |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創青春”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 | / |
二類賽事 | 參照當年“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具體執行,其他同級别重要賽事可根據當年實際情況,由各學科及基層單位提出,經學院評審小組研究認定後執行。 | / |
注:
1.科技創新競賽的等級分類參照《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管理辦法》及學校相關規定内容執行。學科競賽按學術水平高低和影響力可分為頂級競賽、高水平競賽、普通競賽;按規模層次可分為國際級、國家級、省部級、校級等。國家級競賽一般是指由教育部、科技部、團中央等國家特定部委組織主辦的全國範圍的高水平競賽,省部級競賽一般是指由教育部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或下屬司局主辦的賽事。競賽等級劃分,國際級、國家級競賽為一類賽事,省部級競賽為二類賽事,校級競賽、普通競賽不列入科技創新競賽加分類;
2.表中未列競賽,歸類為其他賽事,但是非高水平競賽,不列入競賽加分标準;未列競賽的學術水平高低和影響力由評審小組決議;
3.二類賽事參照當年 “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具體執行。其他同級别重要賽事可根據當年實際情況,由各學科及基層單位提出,經學院黨政聯席會研究認定後執行。